2022时间请等待大会通知!

关闭 您好,检测到您使用的是Internet Explorer 6,建议升级浏览器以达视觉到最佳效果及最佳浏览速度。 Google ChormeFirefoxInternet Explorer 8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海信电器收购东芝电视,全球彩电市场座次或生变

11月14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95%股权正式转让海信。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有观点认为,海信电器国际化将借此提速。

海信并购东芝彩电将获三个筹码

据了解,这项股权交易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约人民币7.54亿元),预计将于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东芝彩电在欧洲的品牌认知至少60%以上,局部地区或达80%左右;东芝彩电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很好的渠道建设;雄厚的技术实力与海信深度融合,对于海信用核心技术在全球占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三个筹码,正是海信并购东芝彩电的底气。

据了解,TVS公司主营东芝电视及各种周边产品(包括商用显示器及广告显示器),并在日本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在电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HS的数据显示,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收购完成后将有助于海信电视提升在日本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海信集团总裁、海信电器董事长刘洪新表示,收购东芝后,海信将整合双方研发、供应链和全球渠道资源,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加快国际化进程。

事实上,海信和日本渊源颇深。海信日本公司成立于2010年底,2011年3月电视产品正式上市,2014年冰箱、2016年洗衣机进入日本市场。2018年空调产品也会进入日本市场。目前,在日本市场本土品牌以外的品牌中,海信的市场占有率最高。海信品牌的产品已经进入日本五家大的连锁超市和量贩店,2017年在日本市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亿日元。GFK第三方数据显示,海信日本销量在市场份额也能达到4.6%。

此次并非海信首次进行跨国并购,2015年海信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海信将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不过,这次并购发生在鸿海收购夏普之前,入主夏普的鸿海希望从海信集团手中收回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一旦夏普品牌的使用权到期,海信集团在美洲地区的家电业务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在本次收购中,海信集团可以获得东芝电视全球40年的品牌使用权,这将为海信的全球化扩张提供长久、稳定的发展支撑。

全球彩电市场座次或生变

2018年2月海信和东芝完成最终交割之后,全球彩电市场的座次排名或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由于TCL在北美渠道耕耘有成,加上中国市场回暖,仍稳坐出货量第三名。海信则受惠于内外销订单回笼,重回出货量第四名,排在三星、LG与TCL之后。夏普电视经历了上半年的高速增长,第三季出货量有所下滑。

不过,目前富士康已经施行多品牌策略,夏普品牌定位中高端整机、富可视产品线主打性价比,凭借多渠道、多品牌以及强大的面板资源整合能力,夏普整体的向上势头有望持续。

而海信集团收购东芝电视,则很有可能打破现在的“生态平衡”。一方面,海信收购东芝会在品牌、产业链、市场等层面形成轰动效应,可能会短暂掩盖夏普汹涌的发展势头,为资源整合留下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东芝电视的出货量也为数不少,海信和东芝两个品牌的强强联合,将在出货量上对TCL形成奋起直追之势。

日本制造衰落之鉴

而对于东芝来说,此次“投奔”海信又是一个无奈之举。

东芝成立于1875年,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最早成立的几家旨在现代化的公司之一。日本第一台国产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等都是由东芝生产的,曾经创造了无数个日本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今年11月9日,正在经营重建的日本东芝公司对外表示,正在考虑退出笔记本电脑业务与电视机业务。由于全球PC市场萎靡以及中国品牌电视崛起,笔记本业务与电视业务已经成为Top 5的游戏,东芝公司无利可图逐渐陷入泥潭。

截至目前,东芝已经出售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业务部门,即将在2018年2月正式出售电视业务,如果再从电脑业务中退出,日本东芝直面普通消费者的业务将不复存在。

回顾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上世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随着中国在各行业的崛起,当年叱咤全球市场的国外巨头们辉煌早已不再。

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自我壮大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寻求增长的重要手段,中国制造正在强势崛起,全球高端制造业的霸主也正在逐步易位到中国人的手里。"日本制造"的衰落足以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前车之鉴,也更应成为中国企业奋力赶上、努力创新的动力。


同期展会
关注我们

social-wechat
官方微信

×

关注展会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